网站导航

产品展示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产品展示

关心的新突破上新了!

更新时间: 2025-03-02 22:26:19 |   作者: 爱游戏开户app

咨询电话:13280489678
详细介绍

  晚上10点,位于武汉光谷的格蓝若实验室里,“劳动者”系列人形机器人正在进行新一轮测试——一步、两步,机器人以矫健的步伐登上台阶,又从30°的斜坡上缓步而下……从直膝行走,到不规则路面行走,“劳动者”每一天都在加速进阶。

  “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。”去年11月,习亲临湖北武汉,在观看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时,发出这样的感慨。此前,每次来到武汉,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都是关心关注的重点。

  牢记嘱托,这座中部“重镇”正交出硬核答卷: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、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、首台掘爆机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,高端芯片、心肌旋切、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,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斐然。

  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长飞”),一根碗口粗的光纤预制棒,经高温“熔炼”被拉成比头发丝略粗的光纤,它们是远距离信息传输的关键。30多年里,长飞累计生产光纤近10亿芯公里,主业产品光纤光缆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。

  “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,还不能代表强。”习的殷殷嘱托,仍被镌刻在长飞各个生产车间,铭记在长飞人的心中。

  2013年7月21日,走进长飞生产车间,登上光纤拉丝塔,观看光纤预制棒熔化拉丝过程。他说:“我们是一个大国,在科学技术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。”

  光纤通信最早在海外商用,全球多用玻芯光纤。半个世纪后,长飞自主开发,用空气纤芯替代玻璃纤芯。业内人士形容:“实心光纤好比普通列车,空芯光纤则好比高铁。”这一颠覆性技术,为远程手术、高频金融交易、AI超算网络等光通信应用场景带来中国方案。

  自几年前,长飞持续投入研发空芯光纤,如今已完成关键原材料自研,具备小批量交付能力,并探索商用。

  “要有自己的东西”,这个信念始终被武汉每一位创新者铭记。如今,光纤通信、3D打印等产品,都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颠覆性创新之路。

  在“国家队”中国信科集团引领下,我国再次刷新单模多芯光纤传输容量世界纪录。2018年,考察中国信科时强调,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,是企业的“命门”。如今,企业已实现超1000公里单跨无中继光通信传输,这一成果在全球尚属首次。

  武汉企业为C919大飞机打印的高强铝合金“骨架”已通过验收,3D打印大飞机最大承力零部件,同样创造了全球首个的纪录。

  “要有自己的东西”,的殷切叮嘱,如奋进的号角,激励着武汉的科技工作人员向上突围。全球首款145GHz超高带宽电光调制器、全球首款量产印刷 OLED21.6寸专业显示屏等一系列颠覆性创新成果,不断涌现。

  2月28日,走进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武重),厂区外柳树抽出新芽,35米高的重装车间内,工人们在三四层楼高的钢铁设备间忙碌,一派生机。

  工业母机作为“制造之基”,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。2013年,亲临武重,查看超重型数控镗铣床的加工情况,对自主研制大批“世界之最”的武重给予高度评价,称赞其为“民族的骄傲”。这一幕,深深印刻在武重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潇的脑海中。

  12年来,武重牢记“自力更生任何一个时间里都不能少”的殷殷嘱托,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。王潇介绍,武重最新研发的超重型五轴联动铣车复合加工中心,长40米,高10.5米,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镗铣机床。与上一代产品相比,这一机床不仅尺寸更大,精度和自动化程度也大幅度的提高,并且首次在10米级重型复合机床上实现了数控系统、超长精密光栅尺等关键器件的国产化配套。

  “只需1人操作,就能将400吨的巨型零件一次加工成型,精度可达微米级。”王潇表示,这一产品已成功交付到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现场。为实现用户一直增长的产能需求,目前已接到第二台订单。武重正联合上下游企业,开展协同创新,计划明年交付百分百国产化的产品。

  从2013年提出“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”,到2022年强调“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”,话语间满是对自主创新的殷切期望。

  最近,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华工科技)也传来喜讯,企业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晶圆激光退火设备在九峰山实验室完成中试,即将在客户现场进行生产端批量验证。这一成果,标志着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系列装备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。此前,这项关键技术被国外垄断。

  华工科技半导体面板事业部市场总监肖冲介绍,初涉该领域,华工科技从零突破,经联合攻关,已实现每4分钟完成一片6或8英寸晶圆退火加工,达国际领先水平。两年多来,华工科技联合20家单位,共建多个研发平台,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近30%,多项“卡脖子”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。

  3月2日,位于华中农业大学的湖北洪山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仔仔细细地观察玉米样本生长状态。

  “玉米是我国种植培养面积最大、总产量最高的作物。”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、湖北洪山实验室研究员肖英杰介绍,提高玉米蛋白含量,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700万吨大豆进口的替代。

  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联合湖北洪山实验室,设立高产高蛋白玉米创新研究院,打破技术卡点,培育玉米新品系。

  2024年11月5日下午,到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。在“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”成果展台前,严建兵报告,团队实现玉米蛋白含量从8%到12%的跃升。充分肯定,指出“这个研究很重要,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子”。

  肖英杰说,的关心始终激励着大家,团队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做科研,“用严教授的话说,就是不仅关注‘实验室里的革命’,也聚焦‘土地上的变革’,让成果变成老百姓饭碗里的实惠”。

  如今,通过一次次的技术攻关,团队已培育出蛋白含量超10%的品种并大面积推广,未来还要向“12%”乃至“15%”的目标前进。

  也是在今年初,武汉市洪山礼堂外,10款“湖北造”人形机器人组团秀绝活儿,其中,一款名为“劳动者”的人形机器人,正由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。

  在格蓝若的实验室里,负责人窦峭奇正在带队加速电力巡检-运维具身智能研发。“问,明年能不可以应用?”窦峭奇当时的回答是,2025年能实现小批量试用。这份“约定”,承载着厚重期望,也点燃了奋进的力量。

  这些天,“劳动者”正在为上岗变电站“强身健体”。窦峭奇满怀信心,“劳动者”系列还将加速进入工业制造、家庭服务等,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建功立业。

  牢记嘱托、持续上新,武汉加速突破。关注过的“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”技术,已成功诞生“全球首创”的创新药,并已获得国家新药注册申请受理,有望今年正式上市。这一创新成果将有望改写“救命药”从血浆中提取的历史,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。

  (策划:刘敏 统筹:张颖 郑汝可 采写: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陈智 通讯员 柳青 李胜瑭 郭曼 熊威 胡昕 陈登梅 严浩 图片: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史伟 胡冬冬 海报设计:刘岩 制图:张莉)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
推荐产品

电话:13280489678

QQ:675609587

邮箱:675609587@qq.com

联系人:郑经理

地址: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经济开发区

Copyright © 爱游戏开户app_平台官网登录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鲁ICP备20014639号-1

友情推荐: 爱游戏开户app | 爱游戏平台 | 爱游戏登录官网